欢乐菇针对西峡县情及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分享
一、西峡基本县情
西峡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辖2乡14镇3个办事处,29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万。区位独特:西峡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处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同时,西峡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中线工程水源区面积第一大县。交通便利:三条铁路、两条高速、五条国道、三条省道在此交汇,是豫鄂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资源丰富:西峡为河南第一林业大县,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山茱萸之乡、恐龙之乡、重阳文化之乡。生态优良: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数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出境水质稳定达标,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8%以上,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2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5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万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29万元,增长10.5%。
二、西峡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西峡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全年平均气温15.2℃,相对湿度69%,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具有明显的立体小气候,是世界公认的食用菌生产“黄金线”。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国家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目标,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建设为统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健全组织体系,引领产业发展。从政府层面完善了上挂省、市主管部门,下连千家万户的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县级层面,1997年已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食用菌工作领导小组和食用菌生产办公室,2005年成立了香菇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2008年成立了“西峡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西峡设立了县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2012年成立了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化集群建设领导小组,统揽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生产、技术、管理及项目建设等工作。乡级层面,全县重点乡镇均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办公室,规划、指导本地的香菇生产。村级层面,食用菌产业重点村都配备一名香菇标准化“植保员”,负责本村香菇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健全标准体系,提升产业发展。坚持把标准化作为着力点,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香菇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制定标准,完善体系。从原辅材料、基地选址、生产过程、采摘储运等全程入手,先后制定了《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操作20条》《西峡香菇生产用木屑质量标准》《西峡香菇生产用麸皮质量标准》《西峡香菇标准化操作规程》等标准体系,其中《西峡香菇标准化操作规程》成为河南省唯一的香菇地方标准。二是集聚规模,基地发展。围绕科普园、示范园、观光园,绿化、美化、硬化“三园三化”要求,先后建设标准化香菇基地173处,进入基地的农户9000余户,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三是集约管理,统一发展。采取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从备料、装袋、灭菌、点种,到管理、采菇、保鲜、烘干、加工、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实行“流水线”的标准化管理,全过程、全覆盖的落实质量标准。四是严把质量,实行追溯制。把质量安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对全县140个香菇专业村的基地进行编号,对户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原料采购、基地种植、生产管理、采摘贮藏、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确保“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可追溯”。
(三)健全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按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一是香菇生产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制定了《西峡县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手册》《西峡县规范食用菌产业发展暂行规定》《西峡县关于严厉打击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通告》等,建立“生产基地标准化、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追溯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重大突发事件控制、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控制、宣传和培训控制”七大控制体系,提高了香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挂靠高端科研院所,聘请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科技顾问,发挥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作用,大力推广香菇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全县香菇栽培技术普及率达到98%,生产成功率、花菇率分别达到99%、80%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6以上。
(四)健全链条体系,加快产业发展。坚持产加销一体化全链条推进,目前,西峡已形成了“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完整产业链。一是壮大龙头加工企业。投资3.2亿元建设了占地350亩的“西峡香菇城”,培育壮大了张仲景大厨房公司、南阳明泰食品公司、西峡家家宝食品有限公司、西峡华邦食品有限公司等45家加工出口企业。二是搞活市场流通。投资3亿元扩建了以干菇交易为主的双龙香菇市场,投资6000万元扩建了以鲜菇交易为主的丁河香菇市场,两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被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目前,西峡香菇已经在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成功上市,正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及中国供销农批集团合作建设“中国食用菌交易市场”。三是做大专业合作社。推行“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生产模式,有效对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全县共发展香菇专业合作社104个,带动群众4.4万人,90%以上的香菇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
通过近20年来的持续不懈努力,西峡食用菌产业得到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规模持续壮大。2015年,全县香菇总产量突破20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综合效益突破5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6.8亿美元,西峡香菇已成为河南“卖全球”的知名农产品。
二是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持续不断地标准化建设,西峡香菇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先后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香菇出口第一县。其中,日本香菇市场的70%来自西峡。
三是影响力持续增强。由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西峡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国家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香菇)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示范县、省级食用菌产业集群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香菇之乡”;西峡香菇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在亚洲品牌年会上评为“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并被指定为天津第八届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国家元首指定食材。
四是社会效应持续增强。全县有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农民人均收入近50%来自于香菇产业,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繁荣的重要支柱,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我们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虽然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组织领导、科研、资金投入、品牌创建、加工销售等方面差距还比较大。今天莅临出席的各位领导,都是政策把控、产业培育、市场流通、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专家、行家。恳请大家能对西峡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点拨、出谋划策、帮助帮扶。我们也将认真吸收学习,全力以赴推动食用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提升西峡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把西峡建设成为全国优秀的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和一流的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