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菇对香菇品牌建设的分享
近年来,我县食用菌品牌发展迅速,西峡香菇知名度增强,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食用菌品牌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食用菌品牌建设现状
2004年,“西峡香菇”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2005年,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食用菌先进基地县”。2008年7月,“西峡香菇”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西峡香菇成为全国唯一的香菇标准化农业示范区项目。同年,“西峡香菇”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2009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香菇之乡”、“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团体”;“西峡香菇”通过三年努力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地域商标。2012年10月22日,“西峡香菇”被质检总局认定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2014年元月,西峡香菇被亚洲品牌协会、环球时报、中国经济导报社联合评为“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称号。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品牌创建任务。“西峡香菇”已成为西峡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同时它还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成为西峡经济的形象名片,对扩大香菇出口,增加西峡知名度,促进县域经济,尤其是对西峡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96年以来,西峡县立足于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自然条件,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在全县大力推行“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信息化提升”的香菇生产经营模式,建成了沿鹳河百公里香菇生产标准化长廊,形成了“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是全国有名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2013年,全县已建成香菇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10个、标准化基地173处,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年产鲜菇20万吨,产值达20亿元以上。全县建成香菇保鲜库416个,总库容37700吨。全县香菇收购企业、门店1000多家,加工企业100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0家左右,建立合作社104家,入社农户5000家以上,带动西峡全县3.5万农户从事香菇生产,农民依靠种植香菇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西峡香菇因其菇形朵形圆整、菇质密、菇肉厚、色泽鲜亮、菌柄粗实、菌褶整齐、口感鲜嫩、爽滑等独特的风格销往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县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致富产业。
二、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主体参与,品牌氛围逐渐形成。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在这个背景下,县政府高度重视西峡香菇品牌建设工作,专门建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职领导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出台相关优惠激励政策,同时,县里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对获得各级农产品名牌和著名商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基地认定的单位进行奖励。
2、品牌支撑条件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健全。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修补完善产业链条,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一是建立专业合作社,培育合作经营龙头。为了提高菇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我们引导香菇种植大户发起成立香菇专业合作社,明确入社群众享有产前菌材、菌种统一供应,产中管理统一技术服务,产后销售统一价格及优先享受农户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带动和吸引全村菇农自愿入社,规避市场风险,维护菇农利益。目前,已组建了104个香菇专业合作社,两年内合作社将覆盖全县所有香菇专业村。二是实行基地备案,引进购销龙头。邀请国内38家香菇出口企业入驻西峡,与农户联合建立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参与基地备案,备案企业与香菇合作社或基地大户签订合同,使企业由坐等收购转变为提前介入,按区域“划分”香菇基地,按出口质量标准指导菇农生产,按保护价收购香菇,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全县140个香菇专业村都由企业参与备案,备案覆盖率100%。三是建设“西峡香菇城”,孵化加工龙头。同时,县政府投资3.2亿元,占地450亩的“西峡香菇城”和一个香菇检测中心,用于扶持香菇企业的发展,其中宛西制药仲景牌“香菇酱”有限公司、源城食品有限公司、家家宝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已建成投产,实现产值10亿元。四是培育专业市场,高昂市场龙头。全县投资3亿元扩建了以干菇交易为主的双龙香菇市场,投资6000万元扩建了以鲜菇交易为主的丁河香菇市场。两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被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市场”。西峡香菇在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成功上市,西峡惠多利商贸有限公司注册的欢乐菇品牌网络购物,实现了西峡香菇实物、网络等多渠道网上销售。目前,西峡正与中国供销农批集团合作建设“中国食用菌交易市场”已进入实施阶段。
3、坚持标准化生产,为品牌创建提供保障。一是制定标准。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西峡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编印下发了《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操作20条》、《西峡香菇技术培训资料》送到菇农手中,让菇农看得懂、记得住、会使用,使香菇标准化生产有据可依、有规可循。针对我县香菇安全形势,我们对全县15个乡镇32个基地的菌棒、用水和使用消毒液、接种等用品进行了检测,并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有关生产厂家一起研制新配方、新的消毒剂待试验成功后,再投放市场。2012年,完成了《西峡香菇生产用木屑质量标准》和《西峡香菇生产用麸皮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发布。2013年完成了省级地方标准《西峡香菇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发布,成为河南省唯一的香菇地方标准。二是强化源头管理。对袋料香菇生产的环境条件、原辅材料、机械设备、生产流程等,制订了详细的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落实。特别是场地、水质、空气等主要指标,必须经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检测合格,方可组织生产。重点把好菌种和各种辅助材料质量关,实行原料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确保达标。三是全程落实质量标准。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从备料、装袋、灭菌、点种,到管理、采菇、保鲜、烘干、加工、分级、包装、运输、外销等环节,全过程落实质量标准,形成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使“西峡香菇”达到了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要求。四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对全县140个香菇专业村,按基地面积和规模进行编号,并对菇农按户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原料采购、基地种植、生产管理、采摘贮藏、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建立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能准确追溯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西峡香菇品质优良、安全可靠。通过上述措施,西峡香菇达到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连续三年通过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4、品牌建设内容不断丰富,效益初步显现。近年来,以创建“西峡香菇”品牌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做强优势品牌。西峡香菇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品牌的发展壮大,既带动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存在问题
由于我县“西峡香菇”品牌建设起步晚、基础较差、认识上有差距,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规范不够,短期行为较为普遍,总体竞争力还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品牌认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二是生产经营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三是市场化建设落后;四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四、下步打算
1、切实搞好西峡香菇品牌建设规划。根据我县香菇产业发展形势,突出我县特色主导产业,科学制定西峡香菇品牌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提升整体优势。做好西峡香菇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标准化推广体系建设及规划,打牢西峡香菇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好香菇标准化生产管理,同时,实行可追溯制度,对基地种植、原料收购、加工、储存、检测每一个环节,建立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可追溯体系。
2、着力打造西峡香菇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西峡香菇城建设为依托,动员香菇出口企业入驻香菇城,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内发挥领军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载体,在主体建设、产业规模、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不断推动农业品牌的发展。
3、深入推进西峡香菇品牌营销。依托双龙、丁河两个香菇市场和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香菇产业营销。着力提高品牌营销层次,实现从营销原料和初级产品向营销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从自产自销的原始产品向内销和出口转变。要高度重视地域品牌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推进自主商品品牌建设,指导农户学会利用地理证明商标的影响力。加强食用菌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提供市场信息、协调行业内企业关系、加强企业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加大对农产品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食用菌科技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推广新品种,建立完善科技结合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进一步强化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体系,指导企业和基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档次和水平。
西峡县欢乐菇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